一位长期致力于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企业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产学研融合的困境,在于认知的不对称。“技术、产品和市场是三个阶段,学校和企业的认知往往不在一个维度上,大学停留在技术层面,觉得后两者和自己无关。企业侧重后两个阶段,多数企业的产品以跟随为主,前瞻性相对来说少一些。”
今年清明节前后,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率团访问大陆,其中包括约30位台湾学生,台湾的同学们走进大学,与大陆的同学们交流,并诚挚邀请大陆同学“到台湾走走看看”。3个月后,大陆同学踏上“回访”台湾的行程。15日,来自5所大陆高校的37名师生抵达台湾,开启为期9天的访台之旅。
俄罗斯卫星网13日称,在德国公布文件前不久,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11日会见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霍伊斯根、德国思爱普公司首席执行官柯睿安。王文涛表示,中德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互信是中德合作的基础。“去风险”不应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更不能导致脱钩和“去中国化”。《足彩可以只买输赢吗》 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标示为禹州市天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3批次丹参配方颗粒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为含量测定。
[环球时报驻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青木 郑可 环球时报记者 赵喻莎]备受关注的德国政府首份“中国战略”7月13日公布。按照媒体的报道,这份文件由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经执政联盟内部和政府各部门争论后达成妥协,是联邦德国历史上第一份作为文件出台的“中国战略”。该文件称,德国的对华政策植根于欧盟的对华政策,德国希望继续与中国开展经济等各方面合作,“与此同时,我们迫切需要降低风险,但并不追求脱钩”。德国《明镜》周刊认为,该战略的核心概念是“去风险”和“减少依赖”;文件还采用了欧盟委员会描述中国的“三合一”词汇,称中国“同时是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美国“政治新闻网”称,德国的这份文件受到欧洲等地区政商界热切期待,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对华政策。针对德国的“中国战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言人13日表示,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看待中国和制定对华战略,只会加剧误解和误判,损害双方合作与互信。
据《商报》报道,德国的“中国战略”草案曾在去年11月被媒体泄露过,之后政府强化了保密机制。德国《焦点》周刊13日评论称,政府的“中国战略”“让人一头雾水”。《华尔街日报》称,分析人士表示,与之前泄露的草案相比,最终版本的文件有所缓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