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倪浩】10月26日下午,商务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束珏婷表示,10月20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管制物项有进有出,其中3种高敏感石墨物项正式列入管制清单。同时5种低敏感石墨物项取消临时管制。
事实之一:2014年《反间谍法》由1993年《国家安全法》更名而来,这次修订实质是30年来的首次修改完善。1993年《国家安全法》是中国第一部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特别是反间谍工作职责的法律。2014年,为适应国家安全新形势新任务,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制定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1993年《国家安全法》更名为《反间谍法》,主要内容未作调整。
事实之三:《反间谍法》专门规定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上,国家安全机关对其工作人员遵守法律和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审查。外部监督上,对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进行检举或控告。今年4月,国家安全部首次向全社会开通了100091信箱-091分箱作为监督举报专用信箱,开通了400-040-5198专线作为监督举报专用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360竞彩足球混合投注比分》 此外,2022年1月1日实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减至27项,其中禁止类17项、限制类10项,实现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
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事实之三:美国滥用国内法律和先进技术,成为“窃密帝国”“监听帝国”“黑客帝国”。与中国注重保护本国境内收集、产生的重要数据相比,美国长期以来利用国内法授权和强大的技术能力,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地监控本国人民,监听世界各国人员,窃取各种数据,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和公民信息安全。2001年,美国出台《爱国者法》,以“反恐”为由,广泛赋予执法机关搜索电话、电子邮件、医疗、财务和其他记录等权力。2018年,美国出台《云法案》,规定凡是受美国管辖的通信服务提供者所拥有、监管或控制的数据,无论是否存储在美国境内,通信服务提供者都有向美国政府提供数据的义务。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2008年至2021年,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花费约28亿美元,进行监控、数据收集和数据共享计划。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不到一年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对美国公民的电子数据进行了多达340万次的检查。近期,国家安全机关披露,美国间谍情报机关频频使用“网攻武器库”“强制科技企业开后门”等方式,对华大肆进行网络攻击、窃密活动,给中国网络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风险隐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