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反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步伐仍然不断加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082.7万辆,同比增长63.4%。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最为突出,产量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9.1%,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26.1%。
孰是孰非?答案明摆着。美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专家保罗·亨勒直言:“亚太地区的大众观感可能变成,美国会带着枪支弹药来到你面前,而中国则负责处理有关贸易和经济的面包黄油问题。”
作为高度依赖技术革新的产业,当前在动力电池行业占据主流的锂电技术,会不会迅速被另外一种技术颠覆?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当前围绕锂电形成的产业链,又该如何应对?《十四场胜负场对阵表》 “10%的原料药只能由个位数的企业生产。一些原料药企业虽然具有生产资质,但不进行生产,进一步加剧生产环节的高度集中。”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雁北5月28日曾撰文指出,由于药品和原料药是特定对应关系,使用不同原料药可能导致药效、副作用等方面差别,药品所需原料药种类与用量是被严格限制的,不同种类原料药间一般不会具有替代性。
二是今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潮迭起,中美战略平衡正向中方加速倾斜。2023年以来,随着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中外交往有序恢复,中国外交按下“加速键”,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步入“快车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接待亚洲、欧洲、拉美、非洲等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访华,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元首外交新高潮。中方还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两份重要文件,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为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展示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和风范,得到各国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中美高层互动的增加,当然有助于两国关系止跌企稳。但需要先对此轮互动的性质进行界定,确定当前两国关系是否发生基础性变化。应该说,近一个多月来两国的密集交往,首先是针对年初以来长时间不正常状态的纠偏,是基于各自国内外环境作出的合理选择。从目前看,其主要成果在于对话渠道的逐步恢复,尚未就两国关系的相处原则或功能性议题取得突破性共识。因此,针对双方此轮互动的预期应首先停留在为两国关系止损降温的层面上,不宜注入过多积极预期。更需保持清醒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间存在的重大矛盾分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化解。换句话说,增加高层交往只是起点,而非终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