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某军工科研院网络管理员陈伟“偶遇”了一名自称彼得的外国人,在高额报酬的诱惑下,开始向对方提供情报信息。期间陈伟也曾心生退意,但彼得却以此前提供的情报为把柄对其进行恐吓要挟。被抓获时,陈伟已向对方泄露5000多份内部文件。
小柯在进行鼻综合手术时,就遭遇了“翻车”:“我当时没有寻求父母的帮助,甚至也没有告诉几个朋友。”她一个人前往医疗机构抽血、化验、手术,最后签下了1.28万元、共24期的分期付款协议。“当时年纪小,不是很懂维权。我去咨询的时候,医生就忽悠我做价格比较高的。第一次没做好,假体在鼻子里歪掉了,去找他们就告诉我要等一段时间才能重新做,我不满意也没办法,结果一两年后我再去找,这家机构已经不在了。”
除了容貌焦虑外,未成年人还面临着新式营销的冲击。各色医美App将广告营销内容和素人整形案例混在一起,在首屏展示,配合免费的“模拟双眼皮”“AI测肤质”等技术型测试项目,以及大量“新人特惠”“错过等一年”等销售手段,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此外,部分广告以个人分享的形式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些平台甚至成为虚假信息的重灾区。真真假假之间,未成年人很难辨别。《2022世界杯小组赛彩票赔率》 “你以为有证据自己就能去全额退了吗?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你不懂如何处理。”找过代理人的一位投保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里面存在“维权门槛”。
公摊面积存在多年,伴生的一系列问题长期未得到根本解决,收房变成开盲盒,因此广受诟病。就在前几天,一则“西安一购房者购买69.75平方米公寓,超37平方米是公摊”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翁冠星认为,对于未成年人接受整形项目,有两个特殊性应被列入法律进行规范,一是纯美容目的整形手段应当原则性禁止,有条件例外;二是宣传和推广,应当避免使用未成年人进行宣传,包括一些在国外已经属于成年但是在中国仍属于未成年人的外籍代言人。此外,翁冠星建议,在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方面可以通过“建立针对青少年的医美和纯美容整形手段原则性禁止、限制条件例外的规制体系”“规范医美整形行业准入、从业标准和监管标准”“规范医美整形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考核、培训及监管惩罚体系”等方式进行保护体系的建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