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仲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考研“高考化”现象虽然表面上体现青年人追求更高学历,有个体追求成才的积极方面,反映了社会对更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但若从更深层次分析,应试化的考研现象出现更多带有被动因素,就业难、就业门槛高,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数占有一定比例。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考虑到中国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仍有较大空间,且2022年基数较低,如果不出现“黑天鹅”事件,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超5%“没有问题”。
所谓“强迫劳动”的泛化使许多国家的众多产业被卷入该法案,美国的西方盟友也遭受重大利益损失,引发国际社会不满。因此,该法案在持续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引发盟国政府、跨国企业和本国居民的强烈抵制。《德国阵容》 汪劲松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电子科技大学校长,2013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今年2月任四川大学校长。他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数控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等方面研究。
浙商证券宏观报告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突出了新增就业,体现了就业优先的政策思路。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从过往几年的1100万人上调至1200万人,调查失业率目标5.5%与之前保持一致。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较2017年增加了363万人,今年政策将重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青年失业率中枢上行的问题。就业优先政策发力背景下,城镇新增就业和失业率目标可以完成。
熊丙奇认为,以考研为导向的大学教育体系会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虽考分不错,但不少人的综合素质并不高。考研未能“上岸”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由于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也容易遭遇就业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