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
执业医师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经验交流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 >> 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站内搜索:

2013年中西医综合辅导: 小儿肠痉挛-小儿常见病症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1-31
    【概述】小儿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婴儿至学龄儿童均可发生,但以婴儿期最多见。本病发生和体质有关,如对牛奶或某些食物过敏。诱因可有感冒、腹部受冷、暴食、大量冷食、高糖饮食导致肠内胀气、肠内寄生虫毒素刺激等。本病属中医“盘肠气痛”、“盘肠内吊痛”的范畴。
    【病因病理】由于护理不当,小儿脐腹部为风冷寒气侵袭,寒邪结于肠间,寒主收引,寒凝则气滞,经络不通,气血壅阻不行,因而突发腹部剧烈绞痛。或因乳食不节,或暴食过度,壅滞肠中,以致中焦气机受阻,郁而不通,升降失职,传导失司,故发为本病。
    【诊断要点】
    1.阵发性剧烈腹痛,大声啼哭,常发生在夜间,面颊发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下肢发冷,双手紧握。可伴有呕吐。
    2.腹痛每次持续发作数分钟至十数分钟,时痛时止,一般反复发作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而自愈。
    3.轻型患儿仅每晚表现烦躁啼哭不宁。
    【辩证分型】
    1.寒凝气滞症状:腹部突然绞痛,啼哭曲腰,面色苍白,甚者额上汗出,手足发冷,喜用热敷,按揉得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证候分析:寒邪结于肠间,寒主收引,寒凝气滞,故腹部突然绞痛,啼哭曲腰,得热痛减。受寒后气血运行不畅,则可见面色苍白,手足欠温。舌白,脉沉弦为寒凝气滞的表现。
    2.乳食内积症状:腹部疼痛,曲腰啼哭,不思乳食,呕吐酸臭,大便不通,腹部胀气,痛即欲便,便后痛减,舌苔白腻,脉滑实。
    证候分析:乳食积滞,中焦气机受阻,不通则痛,故见腹痛啼哭,不思乳食,腹部胀气,痛即欲便,便后痛减。肠胃升降失职,故见大便不通,时有呕吐。苔白腻,脉滑实,均为乳食内积之象。
    【分型治疗】
    1.寒凝气滞治则:温中止痛。
    主方:良附丸合木香肉桂逐寒方加减。
    加减:寒甚痛剧,加制川乌3克(先煎)、延胡索6~10克;腹部喜温热,加吴萸1.5~3克、小茴香1.5~3克;舌苔白腻,加厚朴3~6克、姜半夏3~6克。
    主方分析:良附丸为温中祛寒,行气止痛之方,方中高良姜温中暖胃,散寒止痛,而香附疏肝开郁,行气止痛。木香肉桂逐寒方为一张经验方,方中木香、肉桂、乌药、生姜温中理气止痛,砂仁理气,白芍缓急,茯苓健脾化湿。
    处方举例:高良姜3~6克 香附3~6克 木香1.5~3克 乌药3~6克 白芍3~6克 延胡索3~6克肉桂1.5~3克 陈皮1.5~3克 砂仁1.5~3克(后下)甘草l.5~3克2.乳食内积治则:行气导滞。
    主方:香砂平胃散加减。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5~3克(后下)、权实3~6克;腹部胀满,加木香1.5~3克、青皮1.5~3克;舌苔黄腻,加黄连0.9~1.5克、山栀3~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理气燥湿之方。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健脾燥湿,香附、砂仁理气止痛,神曲、山碴、麦芽消食导滞,枳壳宽中理气,白芍缓急止痛。
    处方举例:香附3~6克 砂仁1.5~3克(后下)苍术3~6克 厚朴3~6克 陈皮1.5~3克 神曲3~6克 山楂3~6克 白芍3~6克 枳壳1.5~3克谷麦芽各3~6克由于本病发病年龄以婴儿最多,故以上用药剂量均按婴幼儿年龄要求处方,用量偏小。

执业医师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执业医师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