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行政能力测验 | 时政申论 | 面试 | 专业笔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时政申论
站内搜索:

2015国考申论热点:文化外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总裁吧 更新日期:2014-11-29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具有更广泛而细腻的说服力。对文化牌的利用,不少国家有着成功的经验。日本动漫席卷全球,日本政府把动漫等文化产业提升到战略政策的高度;韩国电视剧有着极其广阔的海外市场,不但输出了其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还取得了旅游、服饰、饮食、电子数码产品等多重经济收益;而“梦工厂”好莱坞以一部部塑造英雄、成就伟业的电影大片,向世界输出“美国梦”。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61%的海外民众乐于了解中国文化,52%的人认为“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只有8%的人认可“中国文化包容开放”。

  数百个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华语电影走向世界,莫言获奖,有力地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甄嬛传》在美国热播,《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在东非受到观众热捧,电影《泰囧》主创受到泰国总理英拉的接见等等,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文化同样需要走向世界。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重要标志。

  2014年5月23日,缅甸外长会见了六小龄童,声称其扮演的孙悟空形象在缅甸家喻户晓。不久前,1986年版的《西游记》已经开始在缅甸私营的天网电视台播出,中文原声缅语字幕。这两件事情凑在一起,被一些人解读为中国正在尝试推行“文化外交”。2013年,坦桑尼亚曾热播《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东非吸引了1亿观众。非洲的民众由此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并借此了解到一个当代的中国。

  事实上,中缅文化交流近两年来甚是频繁。2013年,中国云南省边境城市瑞丽成立了中缅边境文化交流协会,旨在深化胞波情谊。2014年4月,中缅首部合作拍摄的电视剧《舞乐传奇》在缅甸上映,5月,《西游记》又接棒再次在缅热播,加之“孙悟空”首度造访,“这是两国文化最好的交融”。

  历史上的不少重要时刻,中国都使用过柔性外交手段,从“熊猫外交”到“乒乓外交”,以政府和人民的名义,向友好国家和地区展示、赠送带有中国特色、展现中国气质的事物,增进外界对中国的了解。富有中国个性的外交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传递出的首先都是“和为贵”的思想。以文化作品塑造国家和民族形象,以文化输出拓展和提升软实力,并进行理念和情感的对外表达,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共识。

  深度解析

  [权威论述]

  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比利时人民的深情厚谊,希望比利时小朋友们喜爱“星徽”和“好好”,也喜爱上中国和中国文化。

  ——习近 平 2014年3月30日

  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共同出席比利时天堂公园大熊猫园开园仪式时的讲话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文明和文化只有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以开明开放的态度相互包容、和平相处,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 平《中墨文化要从交流互鉴中汲取养分》

  2013年6月6日参观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的讲话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习 近平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文化外交与走出去战略目标]

  一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即以传播“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以及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文化内涵和理念,化解外界针对中国各种论调的负面影响,取得硬实力无法实现的外交效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二是塑造文明、进步、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威望。

  三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包括提高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凝聚力,发挥文化在国际体系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国际话语权。

  四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权。

  [重要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理当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塑造这种大国的形象,除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走向世界,不仅是宣传国家形象的需要,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扩大经济增长点等现实的需要。

  文化传播,不仅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民族文化,而且是在国家形象、对外开放、贸易投资、经济效益、文化安全、寻求共识等方面寻求某种均衡,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凸显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基因与价值理念。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

  第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与经济实力、政治大国地位和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相比颇不相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弱小,原创能力不强。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欧盟、日本所占比重依然高于中国,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呈现“逆差”状况。

  第二,中国文化安全和主权面临威胁。总体来看,国际文化力量对比呈现失衡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均存在较大差距。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带来冲击,美国西方借此推行文化霸权,加强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和“软遏制”,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面临“西化”、分化的挑战。

  第三,文化外交存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制约。中华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固有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同时,文化与意识形态难以完全分割。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西方眼里,我国文化免不了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他们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疑虑难以消除。

  第四,文化外交体制不健全。政府主导比例偏大,企业、社会组织和民间参与不够,产业化运作不足,客观上造成文化外交形式单一、政治色彩较重,对外公信力不足,文化产品也不容易为外国主流社会所认可和接受。政出多门,力量分散,也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工作效率。此外,与迅速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中国文化外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及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措施]

  要科学长期规划、完善推广政策。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健全和完善现有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制定长期有计划、有重点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战略。在政策上,应当努力打造宽松、自由、开放的文化交流环境和文化贸易市场,推动政府外宣部门和市场文化产业主体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文化产品出口、涉外文化合作、对外文化投资等各种途径来开拓国际文化市场,针对不同地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文化传播策略。

  要创新传播形式、增强推广力度。

  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与融入。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面临文化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等,因此应当尊重文化传播规律,有针对性、讲究策略,以国外民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文化传播,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提高文化产业营销力度,增强营销实效,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习惯,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培育文化品牌、培养对外人才。

  文化能否走出去关键要看文化的内容是否吸引力,并得到其他文化体系的认同。因此,在大力发展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同时,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增强自身文化实力,使走出去的文化有吸引力、有穿透力。要在国内文化产业中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率先培育一批知名度较高、实力较强的文化品牌和企业,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传播机构。要建立文化品牌,还需重视培养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文化产业人才,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养平台,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员,引进懂得国际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从人力资源上保障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顺利推进。

  申论命题

  2012年9·15多省公务员考试及政法干警考试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切入点为孔子学院发展与语言文化教育、文化走出去、走进去。2014年4·12多省公务员考试以《我所理解的“中国制造”》为主题,切入点为文化输出与创新,使中国文化走出去。

  两次考试虽然在主题上有一些不同,但最终的落脚点是一致的,即“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事实上,近几年的考试中,文化软实力成为公务员考试的热点,如诚信道德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次出现在考试中。此外,近两年来值得关注的文化类热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尤其不容忽视青年价值观的建设。

  申论范文

  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在创新

  近年来,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反响。

  但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在文化产品的输出和进口方面,我们还存在较大的“逆差”和“赤字”。而在这背后,更重要的是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缺失,是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要体现为软实力的较量。中国文化产品要走出去,必须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隔阂等方面的难题。因此,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向世界提供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中国创造”文化产品。中国创造要实现“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化,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破除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适应国外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内容和形式大胆创新,注入新的基因,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将高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用有亲和力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方式讲好“文化故事”和“中国故事”。

  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要传播中国的价值观,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这样,世界人民才能正确、客观地理解中国和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应把这些中国文化精神贯穿其中,把中华文化的美妙用最好的方法告诉全世界,增强世界人民对生活幸福的体验,为世界文化提供更具生命力的价值选择。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才能高水平地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制作出更好更多的创意产销自主品牌。积极发挥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导向作用,推出一批艺术学科理论研究和当代文化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净化网络文化市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改进现行文艺评奖办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

  总之,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不能简单的固守传统,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与时俱进,让中国文化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博采众长,让中国文化开出创新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文章写作思路】

  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是写作结构是一篇标准的申论范文,在语言表述上较为标准。

  第一段,提出问题,指出文章核心论点,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就进行阐述。

  第二段,分析问题,指出当前还未成为文化强国。其原因是是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缺失。

  第三段,过渡段,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指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要进行创新。

  第四至六段,解决问题。从产品创新、传播价值观和品牌战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七段,总结全文。用“创新之花,丰硕之果”等精彩词汇来增加文章的文采。


国家公务员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班
课程名程 教师 课时 试听 购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蔡金龙 8 试听 150元
申论(省级以上) 钟君 4 试听 100元
申论(市以下) 钟君 4 试听 100元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辅导方案,点击进入
国家公务员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